什么样的“冬病”适合“夏治”?
三伏天快到了,如果前几天的热都是“小弟”,那三伏天的热那才是真正“大boss”!!!话说,每年入伏后,医院都排满了贴“天灸”的人人人人人,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治好冬天的顽疾。并不是所有的病夏天都能治,虚寒性体质的人才较适合,不要所有的疾病都拿它当“治愈稻草”哦。
“冬病夏治”专治冬天的老“顽疾”
冬季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通常的症状表现: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即使在盛夏,睡觉时盖的被子也比别人厚,白天也比别人穿得多。
一旦寒邪来袭,更容易被寒邪所伤,出现顽固的病症,比如咳喘。往往天气一降温,立刻犯病,成为我们平时讲的“老病”、“宿疾”。
中医强调“春夏养阳”,夏季正是阳气较盛,肺脏气血通畅的时候,此时在人体的内外部环境都处于阳气充盛状态的有利条件下因势利导,可以祛除寒邪、蓄养阳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利于虚寒性疾病的康复。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
8、骨伤类疾病: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
穴位贴敷
又叫天灸,这种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较好,又称三伏贴。是将特定的药物磨成粉剂,调和成糊状药饼,选择适量药饼用胶布固定于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的不同穴位上。
贴敷用药多属热性挥发性中药,贴敷于治疗穴位可激发阳气、鼓舞正气、祛除病邪,平衡阴阳、提高免疫力、祛除体内陈寒,并为机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好发季节时不易被外邪所伤。
针刺
根据疾病特性选择穴位用针进行刺激。
艾灸
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点燃后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可以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成都治疗风湿病医院主任注意:艾灸烟雾有毒且PM2.5很高,不适合家庭使用,建议在有排风设备的正规医疗场所进行。对烟味过敏的人群可选择无烟艾灸。
刮痧、拔火罐、走罐
这三个方法都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加快新陈代谢。
磁珠压耳穴
是利用人体各脏器在耳朵上的全息反射原理,在耳朵上选择代表人体脏器的点贴上磁珠进行按压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对失眠、便秘、肥胖等长期治疗效果较好。
穴位注射
是根据疾病选择药物注入特定的穴位,如在足三里穴注射黄芪注射液,起到益气的作用;在肺腧穴注射喘可治注射液,可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口服中药
是根据疾病辨证论治使用草药进行治疗的方法,如同冬季膏方一样,同样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同时使用口服中药的药渣用布包裹温敷于指定部位同样可起到治疗效果,此外,还可用药渣泡脚温通气血。
“冬病夏治”的三大误区
1、不能包治百病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夏季治疗!!!不是所有人都适用冬病夏治!!!
2、不能一蹴而就
连续治疗3~5个夏天,加强疗效。
3、不能以防代治
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