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也能达到“无病”状态?能!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未经正规治疗的情况下,可导致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但若能早期诊断、早期和长期治疗及定期随诊是能达到“无病”状态的。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运动的重要性的确不亚于药物治疗。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一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越运动越利于病情控制。因为运动可以缓解症状,防止脊柱和关节残疾,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提高生活质量。已有研究显示,经过6个月运动还能明显提高自信心和关节灵活性,改善关节功能。患强直性脊柱炎的体操运动员很少出现脊柱强直和残疾,这就与他们长期锻炼和运动有关。
有不少患者,一旦发现这个疾病,又是休学,又是卧床,这是一个根本性错误。但必须要强调的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运动要谨慎而不间断地进行,且运动项目、强度,随病程和受累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
经验一:坐、立及卧姿都很重要
首先,要保持身体直立,避免长期弯腰、屈曲,不要长时间采用一种姿势。适当变换体位,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预防脊柱畸形。
其次,睡觉时尽量睡硬板床,采用仰卧或俯卧位,避免侧卧,特别是屈腿侧卧位。虽然屈曲位可减轻疼痛,但易导致驼背畸形。若有颈椎受累,应低枕或去枕平卧,防止颈椎反弓畸形。若用枕头,尽可能低,能保持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增加上胸椎后突为度。
再次,站立时要抬头、挺胸、收腹,必要时可背靠墙站立以保持良好姿势。坐位时应直背硬靠椅,上身保持挺直,髋膝屈曲90度。避免坐矮板凳和沙发,避免弯腰过久,引起脊柱畸形。
经验二:药物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有所差别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一线药物,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和吲哚美辛等,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晨僵,改善功能和活动度,可能延缓患者影像学进展。
对于病情活动和有症状者需持续用,注意胃肠道、心血管及肾脏毒副作用风险。
抗风湿药:包括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沙利度胺和来氟米特等。能阻止疾病进展,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生物制剂:应用较多的是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迅速控制疾病活动度,阻止疾病的进展。
根据药物作用强度和性质,TNF抑制剂分为融合蛋白类(国产的益赛普和强克,进口的恩利)和单克隆抗体类(包括类克、修美乐等)两大类。
前一类作用强度稍弱,后一类单抗类的疗效较强。特别对于有关节外症状的效果更佳,具体选药结合家庭经济和疾病本身情况而定。
糖皮质激素
如果无关节脊柱外合并症,不主张全身口服使用。全身口服激素主要用于急性虹膜炎和肺受累者;关节内注射激素适合于仅有1~2个对非甾类抗炎药无效的难治性严重关节炎,以尽快缓解局部炎症减轻局部疼痛;中轴受累型一般无全身使用激素指征。
镇痛药
对于上述药物治疗失败,有禁忌或耐受不良者,可考虑予以扑热息痛或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
经验三:积极治疗并发虹膜炎
成都强直医院蒙兴文主任: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虹膜炎,需要尽量减少眼的使用,少用电脑,少开长途车。为防止瞳孔粘连,可外用激素点眼液和散瞳剂,必要时结膜下或球旁注射激素。应口服强的松1 mg/(kg·d),7天后减量,3~4周后停用。
可联合使用柳氮磺吡啶(可降低眼炎发作和虹膜后粘连频率)和(或)TNFα抑制剂(类克等单抗类的疗效比融合蛋白类好)。对激素无效或依赖激素或后葡萄膜受累者,可单独或联合使用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以上无效的后葡萄膜受累者,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