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习俗有哪些?立冬后食补方式有哪些?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立冬,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一般在每年11月7日或8日。同时,它在古代也是个颇为重要的节日,据民俗医生介绍,那时,农民要祭祀地神祈求来年丰收。人们还会吃饺子,举行一些宴饮活动。
“立冬”意味冬天开始 古代祭祀地神
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是第19个节气。此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标明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万物归避寒冷。
古代,立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在民间,立冬之日会适当休息。有些地方,农民们还要举行仪式祭祀地神以示感谢,同时祈求来年能过风调雨顺,获得丰收。
吃饺子、炖羊肉……“食补”方式有哪些?
立冬后,北方冷空气频频南袭,可能形成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为了抵御冬季的严寒,民间逐渐形成了“立冬食补”的习俗。
高巍说,这时农事活动基本已经结束,人们相对清闲,也适合做点美食进补。只不过南北方物产不同,具体的饮食也有所不同。
在北方,常常会在立冬吃饺子,馅料各种各样,有白菜、茄子等等。有的人家,会用提前买好的倭瓜做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与夏天的倭瓜馅亦有不同。蘸醋加蒜吃,也堪称美味。
在南方,人们对饺子没有那么“钟情”。立冬时,往往会选择吃一些鸡鸭鱼肉。萝卜炖羊肉、姜母鸭、糖醋鱼等菜品都是进补的好选择。此外,气温低可以抑制微生物滋长,立冬天冷适合酿酒,所以,绍兴黄酒选择立冬这一天开酿。
成都风湿病医院医生说,立冬后天气很冷,过去人们还有在立冬节气祭祖、宴饮的习俗,以此表示对先辈的感恩。
立冬代表的意思就是这一年冬季的开始(2017今年立冬具体时间),我们该为防寒做准备了,立冬的习俗有很多,除了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肉之外,立冬还有什么习俗呢?民间为了迎冬以各种方式庆祝,许多饶有兴致的风俗习惯至今流传呢。不知道你的家乡过不过立冬呢?那么立冬有哪些习俗?下边成都风湿病医院医生为大家介绍7大兴致风俗传承至今。
1、立冬习俗: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对于冬泳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其实,无论室内运动还是户外运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冬季里场地、立冬有哪些习俗:器械等密度加大,对人体的冲击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时人体的肌肉、立冬有哪些习俗:关节组织活动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锻炼时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循序渐进。
2、立冬习俗: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立冬有哪些习俗:桂圆、立冬有哪些习俗: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